饮食这十年,进步有限
2013-05-24 01:00:59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02年,我国曾开展过一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距今已有十余年。十年来,中国人吃得怎么样?健康状况如何?5月17日,在《第十一次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国际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2010年开始的最新“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并对城市居民的情况进行研讨。

  中国人餐桌六大改变

  六成居民每周吃一次杂粮。调查发现,城市居民的谷类消费量跟十年前比变化不大,大城市居民对杂粮的摄入还略有增加,60%左右的人每周吃一次杂粮。杂粮摄入的增加,意味着大城市居民的饮食行为有了一些改进,但增加量很少,城市居民还需要多吃。

  蔬菜摄入量增加,水果摄入量不变。城市居民的蔬菜摄入量都有增加,其中大城市居民的水果摄入量基本不变,有50%的人每天能吃一次水果,而中小城市水果消费量下降。

  猪肉吃得多,水产、禽类消费下降。动物性食物的消费总量略有下降,但其构成却没有朝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方向发展:猪肉占的比例有所增多,鱼虾水产和禽类的消费下降。和其他肉类相比,猪肉的脂肪含量较高,生产成本也高,过多消费不利于健康。

  奶类、大豆类食物摄入仍不足。奶类摄入在青少年儿童中尚可,但在成年人中格外不足。这就造成钙的摄入缺乏。如果每人每天能喝到一杯奶,缺钙的现象将大为改观。

  盐和油的摄入降低,但仍然超标。油的平均摄入量为40克左右,仍远远高出中国营养学会25克或30克的建议量。而盐的摄入量下降不到1克,仍然有一半以上的人超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6克的标准。

  不吃早餐比例略有下降,在外就餐比例明显上升。有41.3%的人每天至少有一次在外就餐,而2002年的调查中这个比例只有26.1%。研究发现,在外就餐时,人们摄入谷类食物更多,肉类食物更多,饮料摄入也更多,在外就餐不利于膳食平衡。

  超重肥胖成首要问题

  以上饮食改变吃出了哪些结果呢?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营养状况不断改善,营养不良率持续减少。十年前,贫血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营养缺乏问题,而此次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贫血患病率明显降低。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城市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问题愈发凸显。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居民的超重率已达32.4%左右,肥胖率达到13.2%,也就是说城市中的“体重超标”已经接近五成。其中,男性体重增加了1.6公斤,女性增加1.8公斤。从城市居民慢性病流行情况来看,高血压患病率增长较快,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有增加。

  儿童的超重和肥胖是此次调查所显现的一个非常突出、令人担忧的问题。数据显示,城市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显著增加,儿童的腰围越来越大,中心性肥胖迅速增多。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研究员指出,在调查中发现,儿童中已经出现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甚至代谢综合征,而胖孩子患病的危险大大高于体重正常的孩子。

  分别在1998年和2008年开展的几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的饮食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超过2/3的中小学生每周喝一次饮料,超过1/3的每天喝饮料。中小学生的饮料摄入每天多了200毫升,其中有2/3都是含糖饮料。“每天不足三餐”的中小学生比例增加,同时,每周吃一次西式快餐的儿童比例也大大增加。同时,有75%的小学生、80%的中学生睡眠不足。吃得多、动得少、睡不好,这些原因都造成了中小学生肥胖的增加。专家开出“营养处方”

  为什么城市居民超重和肥胖的形势如此严峻?从此次调查来看,城市居民的能量摄入还略有减少,肥胖的增加可能并不是因为“吃多了”,“动得少”或许是更重要的因素。数据显示,人们的出行方式明显变化,2002年时,有78.5%的人出行方式是步行或骑车,而十年后,这个比例只有53.5%。有超过2/3的人从来不锻炼。

  就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马冠生总结,十年来我国营养不良的情况持续改善,但仍然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的双重挑战。马冠生建议,吃动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一方面,要管住嘴,减少油、盐、含糖饮料、猪肉等的摄入,增加蔬菜谷类和奶类等的摄入,努力达到膳食平衡;另一方面,要迈开腿,多运动,少静坐。同时,全社会都要重视儿童肥胖问题,将慢病控制的关口前移。▲

相关热词搜索:饮食 十年 进步

上一篇:从面容看出你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情况
下一篇:谷歌餐厅食物都有健康标签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