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滋婴儿“功能性治愈”应谨慎乐观
2013-03-13 12:24:15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3月3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和麻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他们首次实现了对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的“功能性治愈”。消息一出,各大媒体纷纷转载。

  然而,同样来自这次大会的“坏消息”却“无人问津”:被学界寄予厚望的预防艾滋病性传播药物“杀微生物剂”在一项5000多个样本的临床试验中,因依从性问题宣告失败。

  据报道,全世界目前约有250万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美国人蒂莫西·布朗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位获得完全治愈的艾滋病患者。但他的根治得益于骨髓捐赠者先天携带的抗HIV的变异基因,但在中国很少有先天携带该抗HIV的变异基因的骨髓捐赠者。艾滋病婴儿被“功能性治愈”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对当前治疗艾滋病有何积极意义?

  ■姜世勃

  最初我们看到这一消息时都很兴奋,但是看到会议报告具体内容以后,又觉得好像并不太值得兴奋,因为该艾滋婴儿是否真的被“功能性治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况且这种治疗方式能否推广也无定论。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治疗越早越好,早已获得艾滋病临床治疗专家的共识,但对于新生婴幼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多早开始用药一直尚无定论。因为新生儿在机体功能还未建立起来时,大量使用毒副作用很强的抗逆转录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脏器损害,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从伦理学上讲,对婴儿“早期治疗”一定要征得孩子父母的同意。

  当然,如果早期用药(在婴儿出生30小时内)的确能达到像美国这个婴儿一样的治疗疗效,并真正获得“功能性治愈”,就有可能摆脱“终生用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辈子,那么冒如此大的风险也许是值得的。

  但是,该艾滋婴儿所谓的“功能性治愈”是基于以下事实来认定的:该婴儿在其出生后30小时内开始抗逆转录治疗,体内艾滋病病毒载量开始逐渐下降,在继续治疗18个月后,停止使用抗逆转录药物,并在停止治疗10个月后检测其体内艾滋病病毒及其抗体均为阴性。

  艾滋病病毒以后是否会永不再现?答案尚未可知。因为现在并不知道艾滋病病毒是否曾在该婴儿的体内建立“潜伏感染库”;若已建立,“潜伏感染库”中的前病毒是否已完全清除;科学家们对于“潜伏感染库”中的前病毒在何种条件下、什么时候被激活,是否会“卷土重来”,还不是很清楚。

  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新生儿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通过母亲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来感染,二是婴儿在出生过程中受到产道黏膜或黏液中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两种感染途径都可以通过对母亲进行抗逆转录药物治疗而降低其血液和产道黏液中艾滋病病毒的含量来阻断。由于我国在这方面非常重视,使得我国母婴传播阻断率高达99%。

  由于第二个途径是新生儿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使用剖腹产等积极预防措施,降低婴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因此,我建议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普遍(或强制)采用剖腹产,来进一步地降低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率。

  对成年感染者早期治疗的启示 

  不过这个“功能性治愈”的案例,对成人,特别是艾滋病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有更多积极的意义。

  虽然目前医学界一直强调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早期治疗,但是否越早越好,尚有争议。但通过这个案例表明,对于那些怀疑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医务人员的针刺意外事故、遭强暴的妇女、性工作者或男同性恋者)应在事件发生后立即使用抗逆转录药物,而不必等待化验结果。虽然这些药物对成人也有毒副作用,但绝大多数的成人还是能够承受的。

  为什么不等检测结果出来再决定是否用药?因为确诊最快也要一周的时间,等检测结果出来恐怕就晚了。病毒一旦进入细胞,潜伏在人类基因组里面,抗逆转录药物就不能发挥效用。早期用药能赶在病毒潜伏之前把它消灭掉,使其无法再复制。

  抗逆转录药物的不足之处 

  现在治疗艾滋病,普遍使用抗逆转录药物,特别是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因为药物的配置方法和调配鸡尾酒很相似,故得名“鸡尾酒疗法”。

  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对病毒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现在有25种单独药物、5种复合药物,共30种经美国FDA批准的药物,用于鸡尾酒疗法中,非常有效。

  但目前的抗逆转录药物主要成分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这两种抑制剂必须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即药物只能等待病毒进入细胞之后,才能在细胞内抑制病毒的复制。这些药物不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内,也不能阻止病毒将其基因整合到人基因组内造成潜伏感染。然而,艾滋病病毒一旦进入细胞内,即使大部分病毒的复制被抑制,仍有小部分病毒可能整合到人基因组内,进入潜伏状态。

  因此,我建议对于新生儿的早期治疗和艾滋病暴露后的早期预防性用药,应在降低使用抗逆转录药物的同时,使用“病毒进入抑制剂”,如T20多肽。T20多肽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内,避免病毒的潜伏感染。此外,T20多肽的毒副作用也远远低于抗逆转录药物,对婴幼儿更为适合。

  T20多肽的价格要明显高于抗逆转录药物。不过,这个药物只需要在早期使用数天即可,一旦确认使用者没有被感染,可立即停药。如果确认已经被感染,只需继续使用抗逆转录药物

相关热词搜索:艾滋 婴儿 功能性

上一篇:每日氯己定洗浴试验避免危重患儿发生菌血症
下一篇:在儿科患者中预防哮喘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