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准确率超过千足金
2011-02-27 20:59:07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每逢假期,前来做亲子鉴定的人就会明显增加。但是,只有到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去做,其鉴定结果才有法律效力。

  每逢寒暑假,一些“不急于治疗”的病,或与孩子相关的医疗活动就会集中出现。眼下已进入寒假阶段,《寻医问药》版针对这一现象组织相关稿件,陆续在寒假期间推出,希望对您假期寻医问药有所帮助。

  如今,亲子鉴定的用途越来越广,原本多用于司法的亲自鉴定日益走进百姓家。另外,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能够在技术上开展此项服务,做亲子鉴定越来越便捷了。

  近期输血者别做亲子鉴定

  所谓亲子鉴定,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医学、遗传学等理论,运用生物技术分析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特征,判断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是亲生关系。每个人的DNA遗传物质都是一半来自母亲(卵子),一半来自父亲(精子),因此孩子的一对等位基因也就是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如果对多对等位基因进行检测,鉴定结果全部符合这一规律,则表明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亲子关系;若不符合这一规律,则排除亲生关系(变异情况除外)。

  尽管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亲子鉴定的准确率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这是因为科学上任何一种检验水平都不可能达到100%,误差是始终存在的。

  我们江苏省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在国内率先通过了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我们使用的3130测序仪是国际上先进的基因分析仪,并配备国际标准通用试剂盒,检测结果可以达到99.9999%,超过千足金,而且鉴定过程符合司法鉴定程序规范。

  另外,被检验者的非正常情况,也可造成非常小的误差,或者说一次性鉴定结果不能证明真实的血缘关系。例如,被检验者出现基因变异,或者被检验者是同卵双胞胎,或者近期接受输血、骨髓移植者。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出现过误检情况。为了保持鉴定结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实验对照和备用样本储备的措施。

  亲子鉴定有两种 

  现在,人们做亲子鉴定的目的有很多,只要和证实亲子关系有关的,都可以来做亲子鉴定。亲子鉴定主要应用于证实小孩和父母的血缘关系、抚养权问题、婚外恋纠纷、刑事案件中强奸犯的认定、用于决定某人的祖父母(遗产继承权、保险费索赔或社会福利优惠)、失散的家庭成员认亲、办理移民的先决条件、遇难者身份辨认等。

  根据鉴定目的不同,亲子鉴定可以分为司法鉴定和个人鉴定。司法鉴定是指必由相关机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出具委托书,经过一系列司法公证程序完成的鉴定,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法庭证据通用。当事人需要提供的材料:1.向相关委托部门单位咨询了解委托并开具相关的委托书或证明。2.被检测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相片等。3.被检测人必须亲自提取检测标本,必要时委托单位必须在场。

  个人亲子鉴定,就是在非司法的情况下,在充分尊重鉴定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的DNA亲子鉴定。如果鉴定人(父母方和子女)亲自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并完整填写好个人信息,则鉴定结果可以具备初步的法律效力,否则鉴定结果只能作为血缘关系认定凭据,不具备法律效力。其实,无论是司法鉴定还是个人鉴定,其鉴定过程和结果都是一样的。很多情况下,鉴定人都是单纯为了判断亲子血缘关系而前来做亲子鉴定的,10天左右就能够拿到鉴定结果报告,而且我们会充分尊重鉴定人的隐私。

  现在,可以做亲子鉴定的机构很多,如果你的鉴定结果需作为法庭证据,最好到有司法鉴定资质认定的机构去做,其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亲子鉴定不一定要本人在场

  作为鉴定的样本,可以是血液,也可以是口腔黏膜液、带毛囊的毛发等。由于现实情况,多数人会携带样本前来进行亲子鉴定,如父亲偷偷取来儿子身上的样本或者母亲携带父和子的样本来做鉴定。为了避免鉴定样本误差或错误,比如携带过程中鉴定样本与其他人的生物样本混合污染出现的鉴定错误,鉴定人在携带鉴定样本的时候务必细心保存和携带。

  孕妇在怀孕期间想知道孩子的真正父亲是谁,也可以通过亲子鉴定技术知道。对胎儿进行亲子鉴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抽取羊水检测。但是为了保证胎儿的存活,建议怀孕16周后抽取羊水。亲子鉴定所需羊水量很少,通常为2~5ml,一般不会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客观地说,亲子鉴定在家庭婚姻问题上是一把双刃剑,采取什么态度去评判,从根本上说要综合地去看待鉴定人的目的。如果鉴定人是为了违背社会道德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无论在法律上还是道德层面都是应该受到惩罚与谴责的。比如第三者介入纷争、谋夺财产等。如果鉴定人由于传统亲情观念过重,因疑心较重而前来做亲子鉴定,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人性化心理疏导和劝慰,不论做出来的结果是什么。

  作为亲子鉴定机构的工作人员,从职业价值观来说,我们不单单要提供鉴定结果,还要让鉴定人以正确的心态接受鉴定结果。尤其是在婚姻问题上,我们应以和谐家庭观为出发点,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履行我们应有的职责。

相关热词搜索:每逢 假期 前来

上一篇:儿童轻症肺炎可不住院
下一篇:治口吃,要敢于暴露自己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