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入”疹“出”怎么办
2012-09-10 23:48:54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王上上 徐峰  评论:0 点击:

  药疹是主要发生在皮肤和(或)黏膜上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其皮肤症状多样,可局限或全身泛发。因药疹的临床表现与多种不同疾病相似,临床上常较难明确诊断,须经过一段时间随访,反复论证和分析才能确定。本文主要介绍药疹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药“入”疹“出”怎么办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2岁。全身皮疹伴瘙痒1周。皮疹初起于胸腹部,逐渐蔓延至全身。发疹前10天因感冒自服酚麻美敏片。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其他特殊异常。

  系统查体 未见明显异常。

  皮肤科检查 头面、四肢及躯干多发黄豆至指甲盖大小水肿性红斑,部分融合成片,边界尚清,皮损中央有紫癜,部分可见水疱。口唇及外阴黏膜有糜烂和(或)结痂。

  诊疗经过 患者发疹后2天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口服,皮疹仍逐渐增多,并出现口唇及外阴黏膜损害,遂转至华山医院,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

  嘱患者停用致敏药物,予以甲泼尼龙治疗,加强皮肤护理,根据病情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皮疹逐渐好转后出院。

  诊断与治疗

  目前对药疹的诊断主要依靠服药史、潜伏期和皮疹表现,而非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包括:① 有明确的近期用药史,特别是发疹前2~3周内用药情 况;② 有一定规律性的潜伏期,可有助于分析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③ 一般以突然起病较多,且进展迅速;④ 皮疹多呈泛发、对称性分布,数量及色泽常比发 疹性传染病或其他皮肤病更多、更鲜艳;⑤ 常伴不同程度瘙痒或发热等全身症状,有时虽伴高热,但自我感觉尚好;⑥ 多为自限性病程,一般2~4周可痊愈。

  该病治疗首先须停用一切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若同时使用多种药,则应根据药物致敏特性、潜伏期及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区别对待。轻型药疹停药后常可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保持适宜室温和光线,食用富有营养的饮食,严格消毒隔离,防止继发感染,加快排泄或迟缓药物吸收。

  轻型药疹,可酌情选用1~2种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非特异性抗过敏药物。若皮疹较多,瘙痒明显或伴低热,除上述药物外,可加用泼尼松,直至皮疹停止发展时再逐渐减量。

  局部以红斑或丘疹为主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以糜烂渗出为主者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湿敷。

  皮疹广泛,伴明显发热和(或)内脏损害者,应尽早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目前常选用泼尼松龙。若3~5天内病情控制欠佳,则应加大剂量。病情稳 定及好转时,应逐步递减激素的使用剂量,即每次减量应为当日总量的1/6~1/10,每减量一次应观察3~4天再考虑下一次减量。注意调整血容量及电解 质,观察有无黏膜及内脏损害,根据脏器受累情况及时予以治疗。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药疹 这是最常见药疹类型。皮疹开始为小片红斑及斑丘疹,从面部、颈项、上肢及躯干上部向下发展,2~3天内可遍布全身,呈 水肿性鲜红色,广泛而对称。皮疹增多扩大、相互融合,与麻疹或猩红热皮疹相似。患者一般情况较好,虽发高热,但无其他明显不适,且无猩红热或麻疹的其他症 状和体征。此后,病情开始好转,体温逐渐下降,皮疹从鲜红变为淡红,继而出现大片脱屑。

  光敏性药疹 可诱发光敏性药疹的药物较多,其中较常见的有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复方磺胺甲唑及其他磺胺类、噻嗪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氯丙嗪、 胺碘酮及避孕药等。临床可分为光毒反应性药疹及光变态反应性药疹,前者仅在曝光部位出现与晒斑相似皮损,任何人均可发生;后者则须有潜伏期,且有免疫系统 参与,皮疹以湿疹样表现为主,伴瘙痒感,可累及全身,病程较长。

  荨麻疹型药疹 皮疹以突发瘙痒性、红斑性风团样损害为特征,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可伴发热及关节痛等表现。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本类型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皮疹从面部、上肢开始,逐渐向下发展,1~2天遍布全身,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约1周 后皮疹达到高峰,可出现体无完肤,面部肿胀显著,常有溢液和结痂,亦可累及口腔黏膜。随后,皮疹开始逐渐消退,脱屑增多,皮屑开始呈鱼鳞样,此起彼落,反 复发作,特别在掌跖部,可发展成大片形,甚至出现头发、指(趾)甲脱落。皮肤红色逐渐消退后,脱屑逐渐减少,从大片形发展为鱼鳞状,进而发展为糠秕样,最 后恢复正常。本类型药疹病程较长,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固定型药疹 典型表现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斑,略高出皮肤表面,严重者红斑上可有大疱,边缘鲜明。常为1个或数个,分布不对称。好发于 口唇及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亦可发生。停药约1周后,红斑可消退,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若再次用药,常在原发疹处复发,但损害扩大,并 增发新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 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似,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或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其典型表现。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严重者可累及 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若皮损泛发严重,伴大疱坏死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受累和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则属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起病急,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随后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稍受外力即形成糜烂面,较重者全身表皮表现为 腐肉样,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处黏膜常受累,常伴发热及内脏损害。严重者常因继发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或内脏出血等原因导致死亡。

  小结

  临床上处理怀疑为过敏性疾病时,应注意询问近期用药史,若考虑药物所致,应嘱患者及时停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临床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的过敏药物或化学结构相似药物。避免滥用药物,采取安全给药途径,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药物。若用药后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表现,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并密切观察,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此外,接诊医生应将已知致敏药物记入患者病历首页,并嘱患者每次就诊时告知医生。

相关热词搜索:药疹

上一篇: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一例
下一篇:罕见肾碰撞癌一例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