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 提升肝癌患者生存率
2010-12-01 23:29:19   来源:37度医学空间   作者:  评论:0 点击:

  69岁的全国政协委员张学津是著名的京剧演员。2008年12月他因患原发性肝癌做了根治手术。2009年9月初肝癌复发,CT检查显示肝右叶及尾叶有5个肿瘤病灶,邻近膈肌、心脏、大血管等脏器,失去了再次手术的机会。

  张学津经朋友介绍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肝胆微创介入中心就诊。医生对他进行了保肝、减黄、抗病毒治疗,将其肝功能由Child-Pugh C级提升至B级。2009年9月底医生开始为他实施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并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半年内共进行了3次射频消融手术,使其肝内5个病灶完全坏死。术后,张学津甲胎蛋白水平由3117ng/ml降至正常范围,重新登上了艺术舞台。经多次复诊,肿瘤没有复发。

  最新临床实践证实,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小肝癌患者3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大肝癌患者3年生存率可达86%以上。

  原发肝癌八成可手术

  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是在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水平大都较差。对肝功能Child-Pugh A级和B级的患者可直接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对肝功能Child-Pugh C级的患者要首先进行保肝、抗病毒等内科治疗,待其肝功能水平提高后方可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使患者更易于接受。临床实践证明,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

  肝癌患者多因并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造成血小板低于肿瘤消融标准(血小板>50×109/L)。对患者实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后,不仅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免疫功能,还可使脾脏破坏血小板的功能降低,达到消融治疗标准。

  手术前应先对患者进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或肝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这样既可发现超声、CT、磁共振检查中不能显示的病灶,碘化油还可以准确标记出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从而在手术中对肿瘤进行精确的射频消融。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可使部分肿瘤坏死缩小,还可以减少肿瘤内血流,降低热沉效应,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临床上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消融多采用CT和超声导引。临床实践证明,CT导引优于超声导引。CT导引不仅可对肝脏大肿瘤、多发肿瘤、危险部位肿瘤实施射频消融治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CT影像能精确引导射频消融电极针穿刺到肿瘤病灶,并监测射频消融治疗全过程,准确评估治疗效果。

  肿瘤的完全消融是治疗关键

  直径3厘米的肝癌为小肝癌,单点射频消融直径可达5厘米。射频消融手术可采用单针单点或单针多点方式,每次最多消融5个小肝癌病灶。消融治疗时,需消融肝内肿瘤周围0.5~1.0厘米的消融边缘,以确保完全消融肿瘤。患者大约两周即可出院。

  直径大于5厘米的肝癌为大肝癌。射频消融手术可采用单次多点或多次多点叠加消融治疗。手术中叠加应充分,防止肿瘤残留。目前,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直径最大的为16厘米。

  伴有门静脉癌栓肝癌的患者,只要左侧或右侧门静脉有一支通畅,肝功能达到手术标准,就可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使肿瘤局限。手术时,首先对肝内门静脉癌栓实行射频消融治疗,防止肿瘤进一步向门静脉主干和对侧分支蔓延;然后对其余肿瘤实行完全消融。这类患者一般要进行3次射频消融手术。

  射频消融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影像学下可见的肿瘤病灶。为消灭影像学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病灶(0.5厘米以下),并抑制术后肿瘤细胞繁殖与浸润,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放射免疫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措施,防止肿瘤复发。

  以射频消融为主治疗肝癌的同时,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等不同情况,适当采取氩氦刀消融、微波消融、化学消融等治疗措施,扩大患者的手术适应症,提高治愈率。

  高危者应半年做一次超声

  肝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肝癌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对35岁以上男性和45岁以上女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和超声检查。怀疑肝癌者可进行CT、磁共振等进一步检查,及早发现早期肝癌。

  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显著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使大多数患者达到了“无瘤生存”,改善了生活质量。由于射频手术难度大,手术医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处理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的能力。目前我国规定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只能在三级以上医院实施。患者在选择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手术时,一定要到有资质的医院找专科医生

相关热词搜索:生存 患者 提升 治疗

上一篇:“绿色疗法” 对抗晚期癌症
下一篇:提高癌症治愈率,路在何方?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