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六答读懂肠内营养
2021-04-21 17:18:39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关键字: 肠内营养
营养是一切治疗的基础,科学研究表明人体80%的免疫力都都与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如果肠道营养出了问题,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营养不良,更可能关系到整个机体的免疫力问题。一般我们通过均衡的饮食就能获取到人体需要的营养,然而,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正常膳食,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予临床营养支持,而临床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
一、什么是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为治疗营养。目前临床营养支持途径分为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指具有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患者,因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一些治疗的特殊要求,通过口服或管饲等方式提供能量和营养素,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从而满足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支持疗法。
肠外营养则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
二、哪些情况需要给予肠内营养?
已存在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的患者,患者胃肠道功能存在,但不能或不愿进食而能够安全使用。主要适用于吞咽和咀嚼困难、意识障碍或昏迷、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等。
专家简介:黄东平,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同济大学附属普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普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新一轮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负责人。从事普外科工作35年,擅长开放和腹腔镜下的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及其放化疗的综合诊治及肠内肠外营养的支持治疗。
三、为什么要接受肠内营养?
由于食物进入肠道不顺畅,以往临床上常常会选择放弃仍有功能的肠道,改用静脉输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不但费用很高、操作较复杂且并发症多, 病人天天还感觉“滴水未进”。更麻烦的是,用挂瓶的办法提供营养,胃肠道长时间缺少食物刺激,肠道黏膜还可能萎缩,进而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及肠屏障功能破坏。因此,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目标是充分利用肠道。通过肠道进行营养不但能提供代谢所需的物质,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免疫,对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种治疗指南都建议,在肠道有功能的情况下,并可以安全使用时应当尽可能地使用肠道进行营养支持。
四、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有哪些优点?
1、可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完整性,保持胃肠道固有菌群正常生长。
2、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减少肝胆并发症发生。
3、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弱全身炎症和分解代谢反应。
4、在同样热量和氮水平的治疗下,患者体质量的增长和氮潴留均优于肠外营养;
5、技术操作与监测简单,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
五、接受肠内营养的方式有哪几种?
常见的途径除口服外,有鼻饲管和消化道造口置管。
口服营养
口服营养补充是在饮食基础上补充经口营养补充剂,但不影响饮食摄入量。它是肠内营养的首选途径,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若口服营养持续不足,应选择管饲营养支持。常见的管饲途径有鼻饲管和消化道造口置管。
鼻饲管:
鼻饲管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用于短期进食障碍患者(一般短于3周),优点是并发症少,价格低廉,容易放置。鼻饲管经鼻腔植入导管,管端可置于胃、十二指肠或空肠等处。根据其位置不同,分为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和鼻空肠管。
消化道造口管饲:
消化道造口管饲肠内营养避免了鼻腔刺激,而且可用于胃肠减压、pH监测、给药等。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消化道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或不耐受鼻饲管者。消化道造口常见的有胃造口、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等。
六、肠内营养的注意事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几乎和每个人都有过亲密接触的它竟是诱发肝癌的元凶之一!
下一篇:中国肝癌患者约占全球1/2,这些人属肝癌高危人群......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