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出院带药 口服疗效不逊PICC
2015-02-20 20:14:40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经血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多见于小儿。在住院治疗消除急性症状(如发热、疼痛、活动障碍等)后,多数患儿会出院回家完成后续为期4-6周的抗生素治疗,而出院后抗生素治疗选择哪种用药方式最安全而有效呢?
现家庭抗生素治疗多通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方式给药,该方式优点为有效给予稳定浓度的抗生素,缺点为有创性、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多;口服给药方式生物利用度也很高,且用药方便、少并发症,但现有数据尚不足以证实口服用药疗效如何。
费城儿童医院儿科临床疗效中心普通儿科部 Keren 博士等为此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比较急性骨髓炎患儿出院后选用PICC或口服用药完成后续抗生素治疗的效果。结果发现,口服给药方式治疗失败比例不多于PICC方式,口服抗生素或为急性骨髓炎患儿出院后可选的一种用药方式,该结果于2014年12月15日在线发表在JAMA Pediatrics上。
研究人员收集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在36家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信息,通过出院编码确定潜在满足入组条件的研究对象。随后,仔细审查病例记录确定入组对象,依照出院后继续用药方式,将其分配入家中PICC静脉用药组或家中口服用药组。根据院内、跨医院的倾向评分匹配分组,用以调整分组混杂因素。
患儿入组标准为:入院时年龄≥2个月但不足18岁,出院于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诊断为“急性骨髓炎”或“部位不明骨髓炎”。
排除标准包括:因急性、部位不明骨髓炎或慢性骨髓炎住院治疗6个月时间者;并发慢性心脏、血液、免疫、肿瘤或呼吸系统疾病,有可能增加骨髓炎治疗失败风险者;未通过急诊入院接受治疗、之前治疗史不明者;后来转诊至其他医院治疗者;合并其他明确部位的骨髓炎者;住院治疗不足2天或远超14天者。
研究主要观察终点为治疗失败情况,包括返回急诊就诊,更改抗生素处方、剂量而再入院治疗,延长抗生素治疗时间,从口服转换为PICC治疗,骨脓肿切开引流,坏死骨清创,骨活检,皮肤或肌肉脓肿切开引流,关节腔穿刺,或诊断病理性骨折;次要观察终点为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比例、PICC置管并发症以及三个观察指标的综合情况。
共有2060例儿童和青少年骨髓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05例出院后接受口服抗生素治疗、1055例接受PICC给药治疗。跨医院和院内匹配性分析显示,口服组治疗失败比例不多于PICC组。药物不良反应比例两组均较低(两组<4%),但PICC组药物不良反应比例略高。
PICC组中,158例(15.0%)出现PICC并发症,处理方式包括前往急诊就诊、再住院或先急诊后住院。跨院或院内匹配性分析显示,PICC组患儿返回急诊就诊或因任何不良反应再入院的风险更高。
该项研究发现,急性骨髓炎患儿出院后完成后续抗生素治疗时,选用有创性给药方式PICC没有比采用口服给药获益更多。鉴于PICC给药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风险,该研究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其他骨髓炎患儿时,不妨考虑采用有效的口服替代方案进行出院后治疗。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用药建议
下一篇:德州发现美国首例经性传播的塞卡病毒病例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