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必过资料连载-预防医学
2012-03-18 10:40:14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预防医学
第一节 绪论
1.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环境危险因素,病因预防);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
告、早隔离);三级预防(有效的治疗康复,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节 医学统计学方法
2.总体:同质的全部研究对象。
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子集。
4.变异:个体之间的差异。
5.误差:观察值与真实值的差别。
6.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涉及、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7.集中趋势的指标: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
8.离散趋势的指标:全距、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9.方差是: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标准差是
方差的平方根,由于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单位一致,所以标准差和算术均数经常一起使用,说明观察值的离
散程度。
10.变异系数(CV):是标准差除以算术均数,常用于比较单位不同的两组资料的变异程度。
11.标准误;总体多次抽样得到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均数有样本均数,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
标准误与样本含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增加样本量可以减少抽样误差。
12.样本均数的 95%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X±1.96Sx
1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H0:μ1=μ2(零假设/无效假设);H1:μ1≠μ2(备择假设) ;当P<0.05 时,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拒绝无效假设;当P≥0.05 时,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无效
假设。
14.两个样本均数比较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用:t 检验
15.Ⅰ类错误(拒绝了实际正确的无效假设,发生小概率事件,两组实际没有差异)和Ⅱ类错误(接受
了实际错误的无效假设,两组有差异但是没有检测出来)
16.率: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数之比。
17.构成比:某一部分观察单位占各部分观察单位总和的比。
18.率的95%可信区间的计算公式:p±1.96Sp
19.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X2
检验)
20.相关系数 r:r 为正,变量 x 和 y 之间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r 的绝对值为 1,表明完全相关,
t=0 则表明两者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21.回归方程:y=a+bx,斜率b 与r 类似,正副仅与 lxy有关
22.统计图与资料的关系:
资料是连续的,表达升降的变化趋势用线图表示;
频数资料,表达各组段频数的分布情况,用直方图;
资料相互独立,进行长短化较用直条图;
内部百分构成,反映比重大小用圆形图或百分直条图;
双连续变量,用密集程度表达趋势用散点图;

第三节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2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包括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暴发调查)、分析流
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现场实验、临床实验)、理论流行病学。
24.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人间分布(人群分布)。
25.常用测量指标:发病率(新发病例、暴露人口);罹患率(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率测量);患病率
(现患新旧病例之和);病死率(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
26.疾病的流行强度:散发(维持历年水平);流行(显著超过散发水平);暴发(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大
量出现相同患者);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范围广泛,跨省界国界)。
27.疾病时间分布的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28.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29.现况研究包括普查和抽查。抽样的方法包括随机机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
30.病例对照研究:分为病例组、对照组,收集过去暴露资料,观察暴露的差异,判断暴露是否与疾病
有关。采用比值比(OR 值)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指病例组暴露的比值与对照组暴露的比值
的比。优点是方便迅速;适合罕见病;①节约人力物力;②一次研究多种暴露因素;③缺点是不适合暴露
率低的疾病;④由果到因解说能力不强;⑤容易发生回忆偏倚;⑥不能计算发病率。
31.队列研究:分为暴露组、对照组,追踪结局比较差异,判断报数是否与疾病结局相关以及关联强度
的大小。相对危险度(RR 值,两组暴露率比),归因为限度(AR 值,两组暴露率差)是主要的指标。优
点:结局可靠验证能力强;计算发病率;一次研究多种疾病结局。缺点:不适于发病率低的疾病;观察时
间长、费时费力;容易失访。
32.实验流行病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实验因素,前瞻观察结局,判断实验因素的
效果。特征:干预、前瞻、对照、随机。
33.偏倚:结果系统的偏离真实值,属于系统误差。分为①选择偏倚、②信息偏倚、③混杂偏倚三类。
34.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偏倚、检出症候偏倚、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无应答偏倚、易感性偏倚、时
间效应偏倚、领先时间偏倚。
35.信息偏倚:包括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错分偏倚。
36.混杂:因素与疾病有关,因素与暴露有关,不是暴露到疾病的中间环节;由于因素的存在夸大或掩
盖了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37.病因推断的标准,关联张度、关联重复性、关联特异性、关联时间性、剂量反应关系、关联合理性、
实验证据、相似性。
38.筛检:运用快速、简便的方法,从健康人群中发现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的人。
39.真实性:又称为效度、准确性,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真实性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
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约登指数。(实际举例)
40.可靠性:称为信度或重复性,表示重复测验结果的稳定程度。
41.筛检的收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实际举例)

第四节 临床预防服务
42.健康促进:促使人们控制危险因素,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基本策略包括倡导、增权、协调。
43.健康教育:有计划的帮助个体、群组或社区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的社会活动和学习过程。
44.营养和营养素:营养是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
学过程。营养素是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6 大类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水。
45.合理营养与合理膳食:合理营养要满足机体对营养素及能力的需要,也要保障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
适宜。合理膳食是指膳食提供的能量及营养素在数量上能满足不同生理条件、劳动条件的要求,各种营养
素之间比例适宜的膳食。合理营养是通过合适膳食实现的。

第五节 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
46.环境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组成性质发生改变,破坏生态平和,对
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称为环境污染。来源包括空气污染(光化学烟雾——CH 化物,NO 化物),水污
染,土壤污染。
47.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48.环境污染物危险度评价包括: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度
管理。
49.常见食品污染物及危害:黄由霉毒素(肿瘤);有毒重金属(骨痛病、水俣病);N硝基化合物(肿
瘤);多环芳烃化合物(肿瘤);人畜共患病(疯牛病、广州管圆线虫病)。
50.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 ;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中毒。
51.我国职业病目前有 10 大类115 种病。
52.传染病: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染给易感宿主的一类疾病。发生的条件包括:
病原体、宿主、感染过程。病原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传染力、致病力、毒力。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
染源(感染者排出病原体的这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3.预防接种种类包括:人工自动免疫(人工免疫的方法,使宿主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人工被动免
疫(注射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制剂);被动自动免疫。
54.计划免疫方案:7 岁以下儿童接种 4 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或合制剂、麻疹疫
苗)预防 6 病(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增加乙肝疫苗免疫,部分地区含流
脑、乙脑的免疫接种。
55.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医院职工、就诊患者、探视者等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性疾病。
5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六节 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57.全球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21 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基本策略是:与贫困做斗争作为工作重点;
全方位促进健康;动员各部门合作。
58.初级卫生保健: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的技术基本药物,筹资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
全体成员。基本原则:合理分配资源、社区参与、预防为主、适宜技术、综合利用、合理转诊。基本内容:
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合理诊疗,康复防残。

相关热词搜索:2012年 执业医师 考试

上一篇: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必过资料连载-精神系统
下一篇:2012年执业医师考试精选必过资料连载-医学心理学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