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切口负压治疗可促进切口愈合
2015-01-02 21:07:34   来源:   作者:  评论:0 点击:


尽管手术技巧提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加上术后护理,脊柱手术后的伤口感染率仍有2%-15%,造成了医疗资源和经济的浪费。有报道称术后切口负压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可以通过减轻伤口积液和水肿、促进微循环、减少细菌滋生,明显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学者们Adogwa等对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六年内(2007年1月到2013年1月)进行后路多节段(四段及以上)胸腰椎融合术的160位脊柱侧弯病人展开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后使用NPWT治疗是否会对切口感染和裂开的发生率有影响,该研究最近发表在Spine杂志上。
2012年前的病人均未使用切口负压治疗,而2012年之后的病人均使用切口负压治疗,Adogwa等将病人分为治疗组(NPWT组46例)和对照组(non-NPWT组114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高资历的医生进行,切口均为一背部中线切口。
切口负压治疗的病人将敷料置于切口区域,用固定带将切口密闭,然后用压力泵在切口处产生-80mmHg的负压,进行吸引治疗,术后三天终止。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平均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急性肾损伤、冠心病、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硬膜切开、脑脊液漏、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尿路感染无统计学差别;而手术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裂开的平均时间有统计学差别。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30天内再入院率无统计学差别,再入院最主要的原因是切口感染(13.58%)和裂开(10.49%)。
术中取样本测定病原体: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耐甲氧西林、6例甲氧西林敏感)、4例绿脓杆菌、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大肠杆菌、2例变形杆菌、2例肠球菌、1例混合细菌感染、3例病原体未知。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革兰阴性比例更高,但作者不能解释其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使用切口负压治疗后手术切口感染(10.63%比14.91%)和切口裂开(6.38%比12.28%)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Adogwa等指出多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常规使用切口负压治疗可明显降低切口感染和裂开的发生率。切口负压治疗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灌注,促进微循环和淋巴循环,减少切口积液,减少细菌滋生,增加切口氧气和营养输送,加快代谢副产物的清除,促进肉芽肿形成,最终加快切口愈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病例学习:“网球肘”一例
下一篇:骨科频道2014年2月学霸必读系列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