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_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
2013-04-09 18:13:37   来源:37度医学网   作者:  评论:0 点击:

第二十七单元  尿液检查
 
一、血尿
 
    新鲜尿离心沉渣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或l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l0万,或l2小时计数超过50万,即称镜下血尿。出血量超过1ml/L为肉眼血尿,外观呈洗肉水样或血样,有时可见血凝块。
 
2006-3-005.关于血尿描述正确的是
A.尿沉渣高倍镜下视野红细胞>5个
B.尿沉渣低倍镜下视野红细胞>5个
C.尿沉渣高倍镜下视野红细胞>3个
D.尿沉渣低倍镜下视野红细胞>3个
E.1000ml尿液含有10ml血方可表现为肉眼血尿
答案C
解析: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为血尿,1000ml尿中含1ml血即呈现肉眼血尿。
 
1.区别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2003)
A.观察血尿颜色
B.做尿胆原测验
C.做尿潜血试验
D.做尿三杯试验
E.做尿沉渣镜检
答案:E(2003)
解析:血红蛋白尿尿沉渣镜检非完整红细胞。
 
根据不同来源,血尿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二类。
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表现为多型性,红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每个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不均匀;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表现为均一性,大小一致,形态相似,每个细胞内血红蛋白分布均匀。
临床上常用的相差显微镜检查区分两类不同的血尿,有很大鉴别价值,但存在8%一l0%假阳性和10%左右假阴性。
也可用微量容积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容积和红细胞分布曲线来区分血尿来源。
肾小球源性血尿呈非对称曲线,其峰值红细胞容积小于静脉红细胞分布曲线的红细胞容积峰值;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呈对称曲线,其峰值的红细胞容积大于静脉红细胞分布曲线的红细胞容积峰值;
混合性血尿同时具备以上两种曲线特征,呈双峰。
 
 引起血尿的原因可分为三组:
  (一)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结缔组织病、药物等。
  (二)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如急性阑尾炎、急性或慢性盆腔炎、结肠或直肠憩室炎症、恶性肿瘤以及其它疾病侵及或刺激尿路时。
  (三)肾及尿路疾病  如各型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肾下垂、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以及血管疾病等。
 
 
二、蛋白质
 
    成人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为肾脏疾病最常见表现。明确蛋白尿以前,需除外尿中由于混有血、脓或阴道分泌物等引起的“假性蛋白尿”。
 
3.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总量为
A.0~150 mg
B.151~200 mg
C.201~250 mg
D.251~300 mg
E.301~350 mg
答案:A
解析: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 mg/g称为蛋白尿。
 
    根据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可分为下列五类: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  多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屏障损伤所致,若病变仅使电荷屏障受损,则尿中以白蛋白为主,称为选择性蛋白尿。若分子屏障被破坏时,尿中往往出现较多除白蛋白以外更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C3和a一巨球蛋白等,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此类蛋白尿最常见。
 
4.选择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以(2002)
A.溶菌酶为主
B.白蛋白为主
C.本-周蛋白为主
D.IgA为主
E.β2-微球蛋白为主
答案:B(2002)
解析:选择性蛋白尿由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破坏所致,而白蛋白带负电荷,故电荷屏障破坏时出现以白蛋白尿为主的选择性蛋白尿。
   
    (二)肾小管性蛋白尿  这是肾小管对正常滤过蛋白质重吸收障碍所致。主要组成为β2一微球蛋白、核糖核酸酶、溶菌酶等,见于各种肾小管损伤,尤其是受到抗生素或重金属损伤时产生。此类蛋白尿一般不超过2g。
    (三)溢出性蛋白尿  血内小分子蛋白,如本一周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当浓度过高时,上述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吸收阈值,可从尿中排出。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血管内溶血性疾病等。
    (四)分泌性蛋白尿  主要为尿中IgA排泄增多。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
(五)组织性蛋白尿  肾组织破坏后,胞质中各种酶和蛋白质释出所致,多为小分子量蛋白质。
 
[ZL]  3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尿是
A.肾小球性  
B.肾小管性  
C.溢出性
D.分泌性  
E.组织性
答案:A
解析:蛋白尿可分为五型: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临床上最常见。
 
2006-3-002.根据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尿蛋白可分为五类,下列哪一类是错误的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分泌性蛋白尿
E.假性蛋白尿
答案E
解析:蛋白尿可分为: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分泌性蛋白尿。
 
 
2.关于蛋白尿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蛋白尿为溢出性
B.狼疮性肾炎所致的蛋白尿为混合性
C.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主要为小球性
D.间质性肾炎的蛋白尿以小管性为主
E.高蛋白饮食后出现的蛋白尿为生理性
答案:E
解析:因高热、剧烈运动、急性疾病、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是功能性(生理性)蛋白尿。
 
 
三、管型尿
 
    管型是由于蛋白质及其碎片在肾小管内凝固所致,其形成与尿中蛋白质的性质、浓度、尿液酸碱度以及尿量有密切关系。管型不一定代表肾小球有病变正常人尿中偶见透明管型,发热及运动后也可出现少量透明及颗粒管型。若l2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5000个透明管型或镜检时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或出现其它类型管型时,称为管型尿。特别是管型尿与蛋白尿同时出现时,则临床意义较大。
 
6.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时,提示病变在(2002)
A.肾小管和肾盏
B.肾小管和肾盂
C.肾小管和肾小球
D.肾小管和输尿管
E.肾小管和膀胱
答案:C(2002)
解析:管型尿可因肾小球后肾小管性疾病而导致,又可因炎症、药物刺激使粘蛋白分泌增多出现,不一定代表肾小球有病变。
 
管型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管型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特征;
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上皮细胞管型表示肾小管受损;
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蜡状管型(肾衰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及肾淀粉样变;
颗粒管型: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管损伤。
 
 
(1~3题共享选项)
A白细胞管型    
B.红细胞管型    
C.透明管型
D.蜡样管型
E.上皮细胞管型
[ZL]  1正常人尿中偶可见到的C
[ZL]  2.对肾盂肾炎的诊断有意义的A
[ZL]  3.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D
解析:管型是由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体,一般只有在尿中出现蛋白的情况下产生。正常情况下,由于尿中含有极微量白蛋白,所以偶见透明管型,且数量较少。白细胞管型:管型内白细胞或脓球呈滚筒状排列,提示有急、慢性肾盂肾炎存在,急性肾盂肾炎常同时伴细菌管型。红细胞管型:指管型内含有多个红细胞。当红细胞裂解成红棕色颗粒后,则称为血液管型。红细胞管型与血液管型均提示肾内出血,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梗塞、肾移植排异反应等。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肾小管上皮细胞规则排列者,提示来自肾小管同一部位,而呈不规则排列者提示来自肾小管不同部位,这些都表示肾小管受损。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颗粒,其量在管型的1/3以上者称为颗粒管型,一般分为细颗粒管型和粗颗粒管型。前者管型含有较多细小的稀疏颗粒,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后者颗粒粗大而浓密,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药物、重金属中毒等所致肾小管损伤。脂肪管型:管型内含有大量脂肪滴,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蜡状管型:外型宽大,色淡均匀,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及肾淀粉样变。
 
 
7.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2004)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性膀胱炎
答案:E(2004)〖FL〗〗
解析:管型尿由于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固形成,与膀胱疾病无关。
 
 
2006-3-006.关于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B. 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衰竭
C.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
D. 蜡样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E.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答案A
解析:红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白细胞管型,常提示肾实质细菌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腊样管型见于肾功能不全晚期或淀粉样变性;上皮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重金属或化学药物中毒,也见于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型见于肾病综合征。
 
 

相关热词搜索:尿液 检查 执业医师考试 历年真题解析

上一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_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
下一篇:肾小球疾病_执业医师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内科学)

医学推广
热门购物